林业硕士培养方案
(0954)
一、简介
本类别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主要为我国森林资源培育、经营管理、林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林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适应林业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林业发展服务。
2.掌握林业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性及扎实、熟练的专业技能。熟悉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国内林业发展动态。
3.具有创新意识,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和业务实施能力。有独立从事林业技术推广、研究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4.能熟练掌握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独立获取和处理科研信息,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三、方向设置
本专业学位设置以下7个研究方向:
1.森林培育
2.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
3.森林保护
4.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5.林木遗传育种
6.森林资源利用
7.野生动植物保护
四、学习年限
1、学制: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不脱产或半脱产研究生可相应延长一年。特殊情况,必须提前半年由本人申请,经指导老师同意,学校审核,主管校长批准,可适当缩短和延长,特别优秀者可以提前毕业,最短不少于2年,最长不超过5年。
2、时间安排:安排课程学习1学年,实践教学1学年,论文工作1学年。
五、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对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根据培养需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供研究生实践研究。
2、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不仅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开题、中期考核、答辩、指导科学研究、实践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工作,而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校外导师由来自相关单位生产实践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负责校外实践指导。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控制在28-32学分,其中学位课13-15学分,非学位课7-9学分,必修环节8学分。所有教学课程均应在第一学年内开设完毕。研究生课程16学时计1学分,课程学时只用于课内教学环节。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见附表。
2、主要课程内容简介
(1)林业政策与法规(ForestPolicy and Law)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及时掌握国家有关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政策和法规,培养和提高依法治林、依法管理林业生产的能力,有效促进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主要讲授内容有政策与法律概述、经济法概述、林业政策及森林法律制度和相关经济法律制度,其中包括森林法、森林法实施细则、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及林政管理和林业行政执法以及林业典型案例分析等。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张力,贺建伟.《林业政策法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王军胜主编,《林业执法监控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马爱国主编,《我国林业政策过程》,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现代林业发展专题 (Topic of modern forest development)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林业发展历程、林业发展现状、林业研究展望。
主要讲授中国及世界林业发展历程;中国和世界林业发展现状;中国和世界林业展望。阐述国内外林业研究发展趋势及热点问题(可持续林业、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采伐及木材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林业,气候变暖、林业社会经济、人工林经营、山区可持续林业发展、森林健康和空气污染、防护林、林业生物技术)。介绍国际框架之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林业政策及国际林业机构及其作用。介绍如何利用森林解决全球共同面对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森林滥伐、荒漠化、山区贫困和沿海保护。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关百钧.世界林业发展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肖忠优.现代林业概论.科学出版社.2001
[3]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林业发展年度报告
[4]《世界林业研究》杂志
[5]其他林学类科学期刊、杂志
(3)森林资源与环境专题( Forest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森林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未来预测,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具备更多的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多地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讲授我国自然资源的分类;森林资源的现状与特征以及发展趋势;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以及新的环境伦理观;森林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阐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森林的地位。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韩海荣.森林资源与环境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周晓峰.中国森林与生态环境.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3] J.K.Kimmis (曹福亮译)森林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4]中国森林编委会.中国森林(I-IV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79
[5]杨志峰、刘静玲.环境科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科技写作专题(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riting )
本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方法学,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授课内容包括科技写作基本理论与方法、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申请、项目结题、科技论文等的写作方法。本课程教学重视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专门知识与基本技能。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赵东元,查长松,等.科技写作.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2]萧庆元强亦忠.科技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余国瑞主编.《科技写作学训练教程》.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4
[4]李兴昌编著.《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5)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Experimental Design andStatistics and Analysis)
该课程主要讲授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及其软件应用,介绍完全随机化试验、随机区组试验、裂区试验、正交试验等常见的试验设计方法及其统计分析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在科学研究中更好地掌握试验设计方法与数据处理方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洪伟,吴承祯编著.试验设计与分析――原理.操作.案例.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盖钧镒主编.试验统计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6)森林培育专题(Silviculture)
该课程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森林培育发展历程,现状,研究热点和最新技术。主要讲授森林资源培育的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森林培育的技术关键;各林种的定向培育理论和实践;介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培育理论与实践;森林培育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热点和新进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沈国舫著 《森林培育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等相关林学类科学期刊、杂志
(7)森林生态学(Forest Ecology)
主要讲授生态学发展历程和趋势;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分子生态、生理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景观生态、生态退化与生态恢复、林火生态以及全球生态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生态学研究新手段与新方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科学出版社,1999
[2]戈峰.现代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2
[3] Kimmins.Forest Ecology.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4]方精云.全球生态学——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2002
[5] J.LChapman,M.J.Reiss.生态学原理与应用(影印本).清华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2
(8)森林土壤学(Forest Agrology)
讲授现代土壤科学成果。着重介绍苗圃土壤、森林土壤特性、国内外土壤分类系统、森林土壤资源、土壤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根际土壤学等内容及土壤肥力研究方法,有关土壤地质形成、矿化、肥性等内容。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孙向阳.森林土壤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土壤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等期刊
(9)林木遗传育种专题(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Forest Tree)
主要讲授林木选育技术基础;林木改良体系;林木遗传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林木优良种源选择与地理变异的研究;天然林与人工林选择育种及种子园建立技术;林木多世代改良与子代遗传测定;杂交育种;倍性育种;抗性育种;无性系育种;材性及其它质量性状的改良;重要树种的改良方案,林木良种繁育,林木改良的社会经济效果及林木遗传改良进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陈晓阳编著.林木育种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明庥主编.林木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 .莽克强等.农业生物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4].沈熙环编著.林木育种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5] Bruce Zobel, JohnTalbert.AppliedForest Tree Improvement. John Wiley & Sons Inc.1984
(10)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该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数据获取的方法、数据处理、空间分析等操作技术,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主要讲授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应用前景、特点和基本原理。以某一地理信息系统为主,介绍数据的获取,数据处理,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构建方法,空间分析与操作技巧,数据管理,专题图制作与信息输出,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管理及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其它方面的应用。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李芝喜,孙保平.林业GIS.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2]陆守一,唐小明.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3]汤国安,杨昕.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 2006
[4]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测绘出版社, 1996
[5]宋小冬.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科学出版社, 2004
(11)森林经理学专题(Forest Management)
该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森林经理的基本理论与原则、森林计测与调查技术、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森林资源评价与监测理论与技术、森林经营决策技术以及了解森林经理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等,达到会调查、会分析、会设计、会决策和会管理的目的。主要介绍森林经理的理论与经营原则、林木测算技术、森林生长与收获预估、森林调查技术、森林收获调整、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森林资源评价与监测技术、森林经营管理决策方法、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以及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亢新刚.森林经理学(第4版).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2]孟宪宇.测树学(第3版).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12)森林资源资产评估(Forest Resource Asset Assessment)
本课程内容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体系为主线,林业基本知识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相关知识为辅助,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相结合,主要讲授资产评估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森林资产评估的目的、内容、标准、假设、特点、原则及理论依据;林地、林木资产的自然经济特性,地租与林价,林地与林木资产评估的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评估技术;森林资产评估的操作程序与技巧,结果分析,森林资产评估报告的编写、确认与管理。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张志云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2
[2]陈平留,刘健,陈昌雄,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13)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重视资源保护,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与方法、基本法规、保护对策与途径以及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主要讲授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涵,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演化,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生物多样性基本法规以及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建设。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张恒庆,保护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谢国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陈灵芝,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3
[4]陈宜瑜,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14)植物资源与利用专题(Plant Resources and Use of Thematic)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植物的分布与植物资源利用现状,了解植物资源理论研究前沿与植物资源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药用植物资源中的活性成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主要讲授植物资源的分类与分布、开发与利用、调查与评价、保护与管理等,植物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的基本方法,系统介绍食用、药用、工业、环保植物资源等重要种类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对植物资源理论研究、民族植物学理论与实践、特产资源高效利用、辛香料资源开发、特种植物胶开发与应用、植物色素应用研究、植物源功能性食品及功能性化妆品开发研究、药用植物资源加工利用新技术、植物能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专门解读。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2]杨期和.植物资源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6]郭巧生.药用植物资源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5)现代生物技术(Modern Biotechnology)
本课程系统讲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原理、研究方法,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区别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向,让学生初步掌握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能源、环境、食品及工农业领域的科学应用。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瞿礼嘉,现代生物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宋思杨,现代生物技术慨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贺小贤,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莽克强,农业生物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6)城市林业(Urban Forestry)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城市林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城市林业环境、城市林业的功能与效益,城市的气候特点以及树木、森林对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掌握城市林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主要讲授城市林业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城市林业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城市环境对城市树木及森林的作用和影响;景观生态学及城市景观规划;城市林业的功能与效益;市区及郊区森林培育;城市森林经营;城市林业信息管理,城市林业教育等内容。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李吉跃.城市林业.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鼎华.城市林业.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彭镇华.城市森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4]杨小波.城市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梁星权.城市林业.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7)森林保护学专题(Subject of Forest Protection)
本专题为森林保护方向基础性、综合性课程,主要介绍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资源特征;森林病害、虫害及鼠兔害等森林生物灾害或非生物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资源的破坏特点、作用方式;主要生物或非生物灾害的防控措施、技术等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森林保护工作与研究的性质,形成“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综合治理,促进健康”森林保护理念,掌握森林生物或非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措施,为森林创造优越的生长环境,促进森林健康,从而有效避免森林资源损失。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张星耀,骆有庆.中国森林重大生物灾害.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2]李孟楼主编.森林昆虫学通论(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 2010.
[3]张青文主编.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4] Zhao, B.G., Futai K., Sutherland J R, Takeuchi Y. Pine wilt disease. Tokyo: Springer, 2008.
[5]叶建仁,贺伟.林木病理学(第3版),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18)林火管理(Forest fire management)
该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森林燃烧原理、火源管理、森林火灾预测预报、监测预警、林火扑救、营林用火、灾后评估的分析水平和应用能力。主要讲授森林火灾引起的森林资源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资源环境损失。全面系统阐述森林火灾的定义、研究任务和目的,介绍国内外森林防火模式,森林燃烧原理、森林可燃物、火源、火环境、林火行为、林火预测预报、监测预警、林火扑救技术、营林用火技术、林火评价及林火信息管理与决策等。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胡海清.林火生态与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2]肖金香.森林防火学[M].南昌:江西农业大学出版,1998.
(19)森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Fores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本课程主要介绍森林害虫综合治理的定义、方法及其与森林经营和森林保护的关系等。介绍IPM的历史与发展,生物多样性与森林昆虫的关系,森林害虫经济阀值和防治指标的理论和确定方法、森林害虫防治技术措施与策略、森林害虫种群动态的调查与监测技术,以及森林主要害虫种类的生态控制策略等。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张青文主编.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2]汪诚信等主编.有害生物治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林乃铨主编.害虫生物防治(第四版).科学出版社, 2010.
[4]李孟楼主编.森林昆虫学通论(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 2010.
[5]张孝羲编.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6]东北林业大学主编.森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
[7]徐汝梅编.昆虫种群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
(20)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原理(Principle ofSoil Erosion and Its Control)
本课程主要介绍土壤侵蚀的形式(面蚀、沟蚀)、动力机制(水力、风力、重力、冻融、生物)及其区域分布特点(类型、特点及分布);分析各类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气象水文、地质地貌、土壤性质、生物及人为活动)及调控途径;分析各类水土保持技术措施(植被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保障性措施及管理措施)的原理及其体系组成,适用范围及治理效益;小流域内以土地利用类型(景观异质性)为主的规划方法、管理技术;水土保持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与发展趋势;全球荒漠化发展趋势、荒漠化控制的行动计划及国家战略。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王礼先等.水土保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2]哈德逊.Soil Erosion.科技出版社 2001
[3]水土保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主办
[4]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
(21)水土保持工程学(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本课程主要介绍以水力学、水文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不同土壤侵蚀类型的水动力学特点和风动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水土保持坡面工程(山坡截留沟、坡面蓄水沟、鱼鳞坑、梯田、护坡挡土墙)、侵蚀沟系统发育进程及沟道治理工程(拦沙坝、淤地坝、谷坊)、河流发育规律及整治工程(护岸、护坡、丁坝、排导沟)及农田水利工程(排灌渠道、小型水库)的设计方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王礼先等.水土保持学工程.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2]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2000
[3]水土保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主办
[4]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
(22)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题(Special Topic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专题1:南方红壤丘陵区崩岗侵蚀机制及环境背景——从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人文等因素全面认识崩岗侵蚀的发生背景;从土力学、构造地质学、侵蚀水力学等学科体系拓展对崩岗侵蚀机理的深入认识,根据崩岗侵蚀的区域特点、岩土特征对崩岗的分布和发育阶段进行必要的分区分类,并为合理设计相应的治理措施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专题2:矿山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深入认识矿区生态环境破坏退化的特点,重点关注造成大量废石、尾矿排放及次生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的露天开采铜矿、铅锌矿、稀土矿废石尾矿的危害特点,根据废(尾)矿岩土结构特征和养分特点,进行以水土保持优良植物筛选、配置、土壤水肥调控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修复。
专题3:湖滨风沙化土地的生态修复技术——根据湖(河)相沉积物特点和环境背景,全面认识南方风沙化土地的退化类型及分布格局,深入了解典型风沙化区域的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特点及其对风沙化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现有和潜在风沙化土地进行危险等级分类,进行以适生植物筛选配置、土壤水肥调控、拦挡工程及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修复。
专题:4:城市化和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深入认识生产建设项目点—线—面特征及由此造成水土流失的规律;重点关注城市化和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的土石方挖填过程、动态平衡及水土流失特点,充分关注水土保持措施方案设计、实施、监测、监督等手段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主要阅读文献
[1]水土保持学报,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
[2]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23)生物资源开发利用(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主要讲授应用营养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艺、生物制药等基本理论,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系统介绍植物(谷类;薯类,大豆及油料作物,水果蔬菜,植物新资源)、动物(禽,畜,海洋生物)、微生物等领域的资源情况,主要资源(或代谢产物)的化学(营养)成分,活性物质,产品开发,综合利用的工艺技术,阐述国内外研究的先进成果和应用前景。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易美华.生物资源开发与加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刘建文,贾伟.生物资源中活性物质的开发与利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袁振宏,吴创之,马隆龙.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4)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Nature Reserve)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方法和管理措施。主要讲授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分类、主要任务和基本功能、保护区有效管理的最低限度要求、受威胁的保护区及其解除对策、立法和执法在保护区管理上的作用、保护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保护区管理、世界保护区发展的主要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王献溥,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994年颁布
[3]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手册(1、2册),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5)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题 Wildlife Conservation Subject
主要讲授野生动植物物种和生境所面临的威胁,采取的保护原理、方法和行动,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保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保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动植物资源的现状与危机,为将来在工作中关注生命科学、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关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问题提供知识背景。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马建章等,《野生动物管理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
[2]李俊清,李景文编,《保护生物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3]马建章,《自然保护区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2
[4]孙濡泳,《动物生态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张力,贺建伟.《林业政策法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6)野生动物调查与监测技术(Investigation Technology of Wildlife)
主要讲授野外定位、导向和通讯、野生动物遥测技术、野外动物摄影照相知识、动物年龄和动物性别的鉴定、痕迹识别、数量调查、生境调查、标本采集、野外生存技能等;介绍野外定位、导向、野外生存技能等知识;讲授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技术;讲授野外生境、动植物特写摄影技术;讲授植物区系调查技术、植物资源调查技术、植物生境调查技术、植物种群数量调查技术、植物调查数据处理技术。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蒋志刚主编.《自然保护野外研究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2]赵宏主编.《植物学野外实习教程》.科学出版社, 2009
[3]高中信等主编.《动物生态学实验与实习方法》.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2
[4] W.J.Sutherland主编.《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5]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主编.《保护生物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七、专业实践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第三学期开始,必须保证1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提交实践计划,每个月向导师和学院提交一份实践学习书面汇报材料,实践结束后要填写专业实践登记表和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需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审核合格后可获得专业实践环节6个学分。
八、学位论文
1、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设计)选题应当是针对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的相关应用课题,要求结合专业实践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广泛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初拟研究大纲,在研究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拟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案,写出开题报告,审阅通过后可开展研究工作。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须经研究生指导老师所在教研室集体讨论审定。
2、学位论文(设计)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应有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应有不少于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及实践研究,取得规定学分,并经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相应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研究生毕业证书。
林业硕士课程设置与安排表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学 位 课 | 公共 学位课 5学分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1 | 考试 | |
英语 | 3 | 1 | 考试 | |||
专业 学位课 9学分 | 林业政策与法规 | 2 | 1 | 考查 | 所有方向共同专业学位课 | |
现代林业发展专题 | 2 | 1 | 考查 | |||
森林资源与环境专题 | 2 | 1 | 考查 | |||
科技写作专题(含信息检索) | 2 | 1 | 考查 | |||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1 | 1 | 考查 | |||
非 学 位 课 | 必修课 (每个方向选4-5学分) | 自然辩证法 | 1 | 2 | 考试 | |
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2 | 考试 | |||
森林培育专题 | 2 | 2 | 考查 | |||
森林经理专题 | 2 | 2 | 考查 | |||
林木遗传育种专题 | 2 | 2 | 考查 | |||
森林保护专题 | 2 | 2 | 考查 |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题 | 2 | 2 | 考查 | |||
植物资源与利用专题 | 2 | 2 | 考查 | |||
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题 | 2 | 2 | 考查 | |||
树木生理学 | 2 | 2 | 考查 | |||
森林生态学 | 2 | 1 | 考查 | |||
森林土壤学 | 2 | 1 | 考查 | |||
选修课 (每个方向选3-4学分) | 城市林业 | 2 | 2 | 考查 | ||
现代生物技术 | 2 | 2 | 考查 | |||
森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 2 | 2 | 考查 | |||
林火管理 | 2 | 1 | 考查 |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原理 | 2 | 2 | 考查 | |||
水土保持工程学 | 2 | 2 | 考查 | |||
地理信息系统 | 2 | 2 | 考查 | |||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 2 | 2 | 考查 | |||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 2 | 2 | 考查 |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2 | 2 | 考查 | |||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 | 2 | 2 | 考查 | |||
野生动物调查与监测技术 | 2 | 2 | 考查 | |||
必修环节 | Seminar | 1 | 1-5 | 考核 | | |
听学术讲座 | 1 | 1-5 | 考核 | |||
专业实践 | 6 | 3-4 | 考核 | |||
培养计划 | | 1 | | |||
开题报告 | | 4 | | |||
中期考核 | | 4 | |
专业领域培养指导小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月日 |
院(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意见:
签 字: 院(所)公章 年月日 |
研究生处审核意见:
公 章 年月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