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院/hbs04红宝石线路欢迎您!
植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者:ylys     发布日期:2016-09-19     阅读次数:2736

071001

一、学科介绍

植物学科属生物学一级学科的分支学科,本学科于198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江西农业大学较早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

本学科具有深厚的科研传统,稳定的学术方向。长期以来致力于江西植物区系的调查,对一些重要类群进行了深入的系统学和分类学研究,其中建立了一个系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属——华木莲属。在植物学基础研究的有力支持下,开展物种生物学研究、珍稀濒危植物保护遗传学和谱系地理学研究、植物资源有效成分利用、植物种质资源利用、植物材料工业化利用及南方红壤地区恢复生态学研究等。本学科拥有一个5万余份标本的树木标本室,建立了竹子种质资源及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植物天然产物与林产化工研究所、亚热带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同时依托江西省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分子实验室、细胞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和规模化生产基础设施平台。

二、培养目标

1.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较好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2.掌握系统而坚实的植物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实验技能,了解所从事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最新科研成就,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解决相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在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的需要;

3.具有健康的体格。

三、研究方向

3.1植物分类与进化

3.2观赏植物资源

3.3竹类植物生理生态

3.4 珍稀植物保护遗传学

3.5植物资源利用

四、学习年限

研究生学习年限定为3年,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相应延长1年。特殊情况,经学校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但硕士不得超过5 年。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采取系统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和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的方式,使研究生既能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能掌握科学研究和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指导方法上,采取指导教师负责,教研室(或研究室)集体培养的方式;或成立以第一指导教师为首的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的方式。

研究生必须学好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通过考试,成绩合格者方能取得学分。在学位论文方面,特别是承担了科研课题的研究生必须按论文的要求和课题的需要完成研究计划,否则延期毕业。

六、课程教学

6.1 学分

教学16学时为1学分。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的总和应在28-30学分之间,其中学位课为1415学分,选修课程912学分;专业英语写作、 Seminar和听学术讲座等开放式教学的课程(简称开放式课程)各计1学分。

实践性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各计1学分,均为附加学分。

6.2 授课方式、成绩评定方式

6.2.1授课方式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性质,选择讲授和实验,或讲授和操作,或实验,或讲授和研讨,或研讨、读书报告、指导、自学等等形式。

6.2.2成绩评定方式研究生的科目成绩评定分为考试与考核两种方式。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60分以上可获学分。考核科目按优、良、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及格以上可获学分。

6.3 课程教学

我校研究生课程性质统一定为学位课(含公共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含必选课和自选课)、开放式课程、实践性课程具体事宜按《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执行。

6.3.1学位课。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5-6门,硕士公共学位课2门,专业学位课3-4门。英语6学分;硕士公共学位政治课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课3-4门。

6.3.2选修课分为必选和自选。

6.3.3开放式课程

目前设置的开放式课程是指定要修的。开放式课程有Seminar、专业英语写作和听学术报告三门,课程结束,考核及格,各计1分。

6.3.3.1 Seminar

Seminar应结合硕士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由导师、学科与相关领域专家、研究生共同参加,以专人报告、集中讨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Seminar每学期举行不少于2次(其中研究生本人汇报不少于1次),累计不少于10次。导师负责对研究生Seminar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由研究生秘书检查备案。凡检查通过者,记1学分。

6.3.3.2专业英语写作

专业外语作业要求硕士生在入学后两年内,在导师指导下可根据研究方向及论文选题进行不少于一篇文献资料的英译汉(或汉译英),英译汉每篇字数不少于6000汉字,汉译英不少于1万字符;或用所学第一外语撰写一篇与本人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文献综述报告)并进行投稿,每篇字数应不少于1万字符。导师负责对研究生专业外语写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记1学分。研究生应将《专业外语写作考核表》及本人所写的中、外文文稿装订后于入学后第二学年末提交到所在学院,由研究生秘书备案。凡检查通过者,记1学分。

6.3.3.3学术讲座

鼓励研究生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修养。每个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听研究生处举办的学术讲座3次,并计1个学分。

另,研究生每参加校内其他单位或个人举办的学术报告、讲座、会议1次,可计0.2学分。研究生每参加校外的学术会议1 次计1 分,做学术报告加计1学分,此要求不做统一规定,所得学分不得与其他规定学分冲抵,但可与总学分相加。

6.3.4实践性课程

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结束,考核合格,各附加1学分。

6.3.4.1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好途径。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可在导师指导下做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工作如:批改作业、答疑、实验准备,上辅导课及习题课;答疑及批改作业;指导实验或生产实习;参与编写教材及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等。或模拟课堂教学等来完成教学实践的任务。研究生的教学实践活动由学科组统一安排,7个工作日以上,导师负责指导和考核,考核及格附加1学分。已从事过大学本科教育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或师范本科院校教育类专业毕业的可免修。

6.3.4.2社会实践。

为了使广大研究生在学期间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走正确成长的道路,并在实践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必要的。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

A.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服务,协助实践单位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某些技术或管理问题。

B.开展人员培训或进行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C.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科学考察,了解国情,接触社会,向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一线的同志学习等。

D.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C. 参加各种社会兼职。

社会实践由学科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安排,研究生处也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定期组织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一般为20个工作日以上,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考核及格附加1学分。对入学前有过二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研究生,不做要求。

6.3.5课程设置及安排(见九、植物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安排)

6.3.6主要课程内容简介

6.3.6.1植物科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Plant Science)

主要讲授植物科学体系的形成,植物科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植物科学的发展前沿课题、战略目标和优先发展的领域,植物科学的发展战略;具体介绍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结构植物学、代谢植物学、发育植物学、环境植物学和资源植物学6大植物分支学科的内容,使学生掌握植物学各相关领域最新研究动态。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李承森主编. 植物科学进展(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编. 植物科学. 科学出版社, 1993

6.3.6.2植物资源学(Plant Resources)

本课程主要讲授植物资源的研究方法、植物资源的分类、中国植物资源分布区概况、资源植物的引种与驯化、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生物技术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应用、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环境保护植物资源、花卉植物资源、植物种质资源。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刘胜祥主编. 植物资源学(第二版).武汉出版社, 1994

[2] 王振宇主编. 植物资源学教程.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6

[3] 董世林主编. 植物资源学.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4

[4] 何明勋主编. 资源植物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5] 赵建成主编. 生物资源学. 科学出版社, 2002

[6] 姜彦成, 党荣理主编. 植物资源学.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2

6.3.6.2. 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gy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学4大部分。研究植物生态学的目的在于阐明外界条件对植物形态结构、生理活动、化学成分、遗传特性和地理分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和改造作用。为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服务。植物生态学也是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之一。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姜汉侨主编. 植物生态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Journal of ecology (生态学杂志). SCI源刊物

[3]Plant Ecology(植物生态学).SCI源刊物

[4]生态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

[5]植物生态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

[6]应用生态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

[7]林业科学. 中文核心期刊

6.3.6.3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主要讲述保护生物学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及其保护现状,导致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因素;保护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如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种群生存力分析,集合种群理论),物种濒危等级的制定,物种的迁地保护,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立法,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Primack R.季维智主编. 保护生物学基础.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2]蒋志刚, 马克平, 韩兴国主编. 保护生物学.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3]Pullin A.S. Conservation Bi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2

6.3.6.4植物地理学 Plant Geography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植被)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植物群落的基本性质、结构和植被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掌握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认识植物(植被)自然发展演化规律和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

主要教材及阅读文献

[1]武吉华主编. 《植物地理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姜汉侨主编. 植物生态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马丹炜, 张宏主编. 植物地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8

[4]Journal of Biogeography. SCI源刊

[5]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SCI源刊

[6]Plant Ecology.SCI源刊

[7]生态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

[8]植物生态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

[9]应用生态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

[10]生物多样性. 中文核心期刊

6.3.6.5植物系统与分类学(systematic and taxonomic botany)

本课程是植物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主要讲述植物系统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被子植物系统分类的历史渊源、被子植物系统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当今主要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比较、被子植物重要科属的分类。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基本掌握植物系统学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为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吴征镒等著. 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 科学出版社, 2003

[2]张宏达等著.种子植物系统学.科学出版社, 2004

[3]陈世骧.进化论与生物学(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1987

[4]黄增泉.高等植物分类学原理.国立编译馆, 1987

[5][]H.E.斯特里斯著. 石铸等译. 植物分类学简论.科学出版社, 1986

[6][]C.A.斯特斯著. 韦仲新等译. 植物分类学与生物系统学. 科学出版社, 1986

6.3.6.6观赏植物学(Ornamental Plants)

本课程主要讲述观赏植物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观赏植物的概念、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和特点、观赏植物分类、观赏植物研究方法、主要观赏植物类群品种分类等基本知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基本掌握观赏植物学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为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陈俊愉.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2] 北京林业大学花卉教研组.花卉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3]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4] 陈俊愉,程绪珂.中国花经.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5] 向其柏等译.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第七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6.3.6.7竹类研究进展(Advances in bamboo research

本课程主要讲授竹类植物形态特征、分类历史与现状、起源、系统发育、分布,中国竹类植物资源,竹类植物的生长发育,竹林培育与经营理论,竹材物理性质、竹材化学性质,竹类资源的利用。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科学出版社, 1996

[2] 方伟主编. 竹子分类学.中国林业出版, 1995

[3] 周芳纯主编. 竹林培育和利用,1998

[4] 郑郁善主编. 毛竹经营学.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8

6.3.6.8 保护遗传学(Conservation Genetics

保护遗传学是在当今世界第六次大灭绝的全球环境危机中建立起来的。本课程的目的是介绍构成保护遗传学的各个层面,从疑难分类群的界定、濒危物种的遗传管理中近交的影响和遗传多样性丧失,到分子遗传标记的运用和物种生物学关键问题的解决等主要方面的全部内容。同时还涉及保护遗传学与保护生物学各分支学科之间更为广泛的联系。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Frankham R, Briscoe DA(黄宏文,康明译). I保育遗传学导论. 科学出版社, 2005

[2]Allendorf FW, Luikart G. Conservation and the Genetics of Population, Wiley-Blackwell, 2006

[3]Avise AC. Molecular Markers, Natural History and Evolution (2nd edition). Sunderland, Massachusetts, Sinauer Associates, Inc. Publisher, 2004

[4]徐刚标主编. 植物群体遗传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6.3.6.9植物天然产物化学(Utilization of plant natural products

介绍植物天然产物的化学分类,植物天然产物利用的现状和意义。讲述植物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方法和技术;同时对相关技术标准、毒理学安全性、功能性评价进行介绍。讲述各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如天然树脂、天然精油、天然高分子、天然药物、天然色素等。同时比较重点地介绍有关活性多糖、活性蛋白质、植物源杀虫化学品的研究进展。专门讲述树脂、精油、高分子、油脂等天然产物的应用。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哈成勇主编.天然产物化学与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2] 刘成梅, 游海主编.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 任生,叶阳,赵维民主编. 天然产物化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 高锦民主编. 植物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5] 汪茂田,谢培山,王忠东主编. 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北京:学工业出版社, 2004

6.3.6.10植物拉丁文(Botanical Latin)

植物学拉丁文是植物学工作者用来命名和描述植物的一种国际语言,是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植物学、森林保护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专业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植物学拉丁文起源、语音、语法、植物学描述分类学引证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好植物学拉丁文发音、基本语法以及有关的术语词汇,从而达到顺利阅读植物分类学文献和撰写植物拉丁文描述的目的。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沈显生.植物学拉丁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2]波涛.植物学拉丁文基础课本.北京林业大学,1982

[3]W. T. 斯特恩(秦任昌译).植物学拉丁文.科学出版社,1980

[4]金春星.中国树木学名诠释.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6.3.6.11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otany

进化论是生命科学中的最大的统一理论,是建立在生命科学各层次研究和各分支学科基础之上的理论综合。通过对生物进化的历史过程、进化原因、进化机制、进化速率、进化趋向、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系统发生以及适应的起源机制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理论中的基本概念,认识生命进化的基本历程,进化的动力机制,学会对进化现象进行正确的理论分析,融会贯通各分支学科;同时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适应新时期科技高速发展的科技人才。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沈银柱主编. 进化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张昀主编. 生物进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3] []达尔文主编, 舒德干等译. 物种起源.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6.3.6.12植物基因工程(The Genetic Engineering for Plant)

主要讲述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包括基因克隆,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植物遗传转化介导系统的建立,遗传转化及转化植株的筛选、鉴定,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外源基因的表达、检测及遗传特性,转基因优良品系的筛选及扩繁体系的建立等。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王关林,.方宏筠主编. 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

[2] 余叔文, 汤章城主编.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3] 刘良式主编. 植物分子遗传学

[4] 许智宏主编. 刘春明主编.植物发育的分子机理.科学出版社

[5] 吴乃虎主编. 基因工程原理.科学出版社

6.3.6.13被子植物胚胎学(Angiosperm Embryology)

被子植物胚胎学是研究被子植物有性生殖与胚胎发生过程中形态发生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讲述大、小抱子发生、雌、雄配子的发生,传粉和受精,胚和胚乳的发育,无融合生殖、多胚现象,以及各种生殖器官与组织的离体培养和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胡适宜主编.被子植物胚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2] 胡适宜,朱徵主编.被子植物有性生殖图谱.科学出版社,2000

[3] 雷加文著,陈祖铿等译.维管植物实验胚胎发生.科学出版社,1983

6.3.6.14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Plant Morphology and Microscope

在了解和掌握细胞全能性原理的基础上,讲述植物由组织(细胞)再生成完整植株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基础;讲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光照、水分、温度、pH值、糖含量、添加剂、植物体本身的生理状态等对植物组织(细胞)诱导再生完整植株的影响;讲述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遗传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生理学等学科中的理论和基础作用,在优良植物资源专业化繁殖和规模化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朱至清主编. 植物细胞工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

[1] 刘大钧主编. 细胞遗传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 许智宏, 刘春明主编. 植物发育的分子机理.科学出版社

[3] 谭文澄, 戴策刚主编.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4] 肖玉兰主编.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工厂化生产技术. 云南科技出版

6.3.6.15植物资源开发利用(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Plant Resources

野生植物开发利用专题是以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主要野生植物资源为对象,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对我国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本课程在野生植物的调查、采收和运输的基础上,以化学与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野生植物的采集、贮藏和加工技术等,继而研究野生植物的药用、观赏利用、食品加工利用、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以及天然香料、色素、淀粉、油脂、果胶、甜味剂等成分的提制技术。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戴宝合.野生植物资源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朱太平.中国资源植物.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杨期和.植物资源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4]张卫明.植物资源开发研究与应用.无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安鑫南.生物资源化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6]贺近恪.林产化学工业全书.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3.6.16植物化工工艺学(Technology of plant chemical engineering

介绍我国植物化工生产情况及展望,植物化工厂的建厂工作;对植化产品的生产加工基本原理和操作进行系统的阐述;对植化生产中的环境保护、计算机应用和管理进行介绍;对几类重要的植物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如青蒿素的制取、青藤碱的生产等。对几类重要的林产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介绍,如树皮、果壳、松针、茶叶、银杏叶的利用加工工艺;植物纤维原料的水解等。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陈冲,孙来九.植物化工工艺学.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5

[2] 安鑫南.林产化学工艺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3] 伍忠萌.林产精细化学品工艺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4] 贺近恪, 李启基. 林产化学工业全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5] 元英进, 刘明言, 董岸杰. 中药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6.3.6.17 高级生物统计与分析(上)(Advanced Biologic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I))

本课程的实质为《多元统计分析》,它是为农林院校各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首先复习了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一元统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其次重点介绍了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的内容。在讲授过程中,以统计分析软件SPSS为工具,介绍软件的基本功能以及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应用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掌握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同时能够熟练运用统计软件进行试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从而为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统计分析手段与技能。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朱建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袁志发,周静芋主编.多元统计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唐守正.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3]丁思统主编.多元分析方法及应用. 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8

[4]贾乃光,张青,李永慈编著.数理统计.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6.3.6.18高级生物统计与分析(下)(Advanced Biologic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II))

本课程是基于《高级生物统计与分析》(上)即《多元统计分析》之上,为植物生产类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应用型课程,重点解决植物生产类专业方向的科学研究中的田间试验设计,主要讲授对比法和间比法、完全随机化试验和随机区组试验、平衡不完全区组试验、裂区试验、正交试验、协方差分析、回归正交设计和回归旋转设计等常见的试验设计方法及其统计分析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试验设计方法与数据处理方法,从而为后一阶段的学位论文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洪伟,吴承祯编著.试验设计与分析――原理.操作.案例.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丁希泉.农业应用回归设计.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农业试验设计与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盖钧镒主编.试验统计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6.3.6.19分子系统学(Molecular Phylogenetics)

本课程主要讲授分子系统学概念、原理、研究方法及应用。从研究方法和技术着手,介绍植物系统发育与分子进化生物学的热点问题,系统地介绍了用于构建分子系统树的分析方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高原主编. 分子系统学原理、方法及应用.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2] 吕宝忠, 钟扬, 高莉萍等译.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七、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课程结束后、由院(系)组织进行中期考核。

硕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三学期内,开题报告后,由所在学院统一组织和实施。考核审查小组应对考核对象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江西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修订)》执行。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8.1 科学研究

8.1.1选题。研究生的科研须从选题开始,与任何科学研究一样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调查、收集、阅读、分析和评价有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题。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书的撰写

8.1.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书首先应征得导师认可,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的前一周送达考核小组成员审阅,方可参加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者,以书面形式报所在学院审批备案。在此基础上,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江西农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

8.1.3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石,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动手完成。研究生在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过程中,在导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学习和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数据采集规范,能运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和手段,自己动手取得学位论文所需要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8.2学位论文

8.2.1论文工作中期报告。为使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得到所在学科集体的帮助,应阶段性的向所在学科教师做科研报告。进入论文中期阶段后,由硕士研究生报告科研工作的阶段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听取建议,改进论文工作。

中期研究报告后,由硕士生填写《江西农业大学攻读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报告情况表》,由指导教师审核后,送交研究生处备案。

8.2.2撰写学位论文的要求。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作者硕士研究生应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8.2.2.1选题体现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

8.2.2.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的。

8.2.2.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详实准确。

8.2.2.4论文有独立见解。

8.2.2.5硕士学位论文字数约在23万字。

8.2.2.6学位论文必须遵守学术规范。

8.2.2.7硕士研究生用于做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8.2.3论文发表要求。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竞赛)上发表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或作品1幅以上。具体要求按赣农大园发[2012] 3号文件《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论文(作品)发表暂行规定》执行。

8.2.4论文送审、答辩与学位授予研究生必须完成上述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论文发表及学位论文等各项都达到规定的要求,经导师同意,论文经盲审通过后,学位论文方可提交答辩。由学院按照《江西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提交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审批通过者,即可授予学位,颁布发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九、附:植物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安排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方式

公共

学位课

8学分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1

考试

英语

6

1-2

考试

基础课

和专业课

6-7学分

分子生物学

3

1

考试

生命科学进展

3

2

考试

植物科学概论

1

1

讲授

考核

选修课

必选课

植物资源学

2

1

讲授

考核

植物生态学

2

1

讲授

考核

自选课

保护生物学

2

2

讲授

考核

植物地理学

2

2

讲授

考核

植物系统与分类学

2

2

讲授

考核

观赏植物学

2

2

讲授

考核

竹类研究进展

2

2

讲授

考核

保护遗传学

2

2

讲授、实验

考核

植物天然产物化学

2

2

讲授、实验

考核

植物拉丁文

1

2

讲授

考核

植物生理生化

2

2

讲授、实验

考核

进化生物学

2

2

讲授

考核

植物基因工程

2

2

讲授、实验

考核

被子植物胚胎学

2

1

讲授、实验

考核

植物细胞及组织培养

2

2

讲授、实验

考核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2

2

讲授,研讨

考核

植物解剖学

2

2

讲授、实验

考核

植物化工工艺学

2

2

讲授、实验

考核

高级生物统计与分析(上)

3

1

讲授,实训

考核

高级生物统计与分析(下)

2

2

讲授,实训

考核

高等有机化学

2

2

讲授、实验

考核

现代仪器分析

2

2

讲授、实验

考试

分子系统学

2

2

讲授、实验

考核

公共自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2

考试

第二外语

2

3

考试

计算应用

2

2

讲授、实验

考试

文献检索与利用

1

2

讲授、操作

考试

数学建模

1

3

考核

开放式课程

3学分

(指定课程)

Seminar

1

研讨、读书报告

考核

专业英语写作

1

4

自主学习

考核

听学术讲座(至少听3

1

讲座

考核

实践性课程

教学实践

1

3-4

导师指导

考核

1

以上

社会实践与科学考察

1

3-4

组织、指导

考核

2

以上

  

  

  

  

  

  

  

  

  

  

  

  

  

  

  

  

  

  

学科点意见:

  

  

  

  

  

学科带头人签字:

院(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意见:

  

  

  

  

  

  

  

  

   签 字:

  院(所)公章

研究生处审核意见:

  

  

  

  

  

  

  

  

  

      公 章

  年